——包尔温与导演陆川在火蜥蜴总部探讨剧目创作
视觉艺术家包尔温闲暇时间,还是个十足的科技迷,当舞剧《天工开物》找到他时,他骨子里的那股科技DNA开始蠢蠢欲动了。特别是,这部作品中对于宋应星这个人物的呈现,人物传记类本身也是包尔温感兴趣的创作类型,于是构成了这次合作的“缘起”。
说到更深的合作根源,则源于这位视觉艺术家对于自身职业的思考。人到中年,社会责任感时刻提醒着他身为一名艺术创作者要给观众带去什么、能够做些什么让中国文化被更多人知道。当西方文化、西方思想占领我们年轻一代的思想高地,充斥在我们日常生活里时,包尔温时常会自我发问,什么能轮到我们自己的作品?所以,对于涉及中国文化题材的作品,他基本不会拒绝并且有着一股执着的冲劲儿,只有越来越多的从业者身体力行,一点一滴地将我们自己的文化、智慧通过艺术作品展示给更多人,从知道、了解再到思考、影响、传承。用包尔温自己的话说:“我们得干啊,不然怎么有机会让中国文化影响世界?!”
“在我看来,我不会避讳在戏剧舞台上用影视语言。”
——包尔温
对于和跨界来做戏剧的电影导演陆川的合作,影视语言和戏剧语言在舞台上是否冲突成了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。诚然,两者必定存在差异,大家所担心的“像在舞台上放电影”的顾虑在包尔温领导的视觉团队看来,这样的顾虑并不存在。无论是哪种语言,元素呈现在舞台上,观众觉得“好看”那就是成功的。包尔温提到,更多时候我们不是在舞台上避讳用影视语言,而是尝试两者能够如何融合,在用舞台语言的这种思维方式下,去影视里面提取一点东西,无论是意识上还是构图上亦或是技术上,在他看来,这是一个滋补的过程。
如果有人提出疑问“这个画面的元素十分影视化”,这时我们更加不会去避讳它,我们会通过一些方法让它变得舞台化,比如和表演的结合,与灯光、音乐、舞美布景结构的融合,能成功做到这些,它已经与舞台融为一体,不再单纯地是它影视语言本身了。而这么多年的艺术创作,包尔温一直在带领团队这样做。
陆川导演本次跨界,他也在不断寻找二者的中间点,能够达成这次很愉快、顺畅的合作,最关键的还是普世审美,包尔温提到:“陆川导演的眼睛很准,大多数时候,我们的审美标准是在一个方向上的,因此在我们提供的很多创意里,他能准确地告诉我,哪些要用,哪些不要,而不是我们要怎么改。”
当顺应着全剧发生的历史朝代,理应在舞台上去呈现明制美学的时候,视觉设计师包尔温却没有这样选择。正如他自己所言,当明确要弄明制美学,那明制美学就会成为一把枷锁,会限制你很多的想象和发挥。在舞剧《天工开物》中,视觉元素遵循的第一要义还是普世审美,不管是什么美学风格,在舞台上必须要让观众觉得“好看”,其次可以考虑加入一些时代的元素。
舞剧《天工开物》的视觉呈现中,包尔温多次使用元素放大的方法,比如宣传片和剧中都出现的刚劲有力的腿和脚的特写,苍苍痕迹的大手,这样的特写元素给人以震撼的视觉效果和深刻的印象。通过这些视觉形象,我们好像真正看到了一位潜心辛勤劳作、研究思考的前辈,为了传以后世及更多人知识、经验,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身体力行,亲身体验总结。这部《天工开物》正是这样的双腿双脚和双手实践创造出的结晶,科技的诞生、发展和演化和劳动人民息息相关,宋应星全身心沉浸其中,这样的元素提取最为合适,也希望观众能够看到这些画面,真挚地体会其中我们想要传递的情感。